焦点报道:《光明文化周末》期刊看台

《新北京作家群》(栏目)


(资料图片)

载《北京文学》2023年第1期

新年伊始,《北京文学》开设新栏目《新北京作家群》。编者称,近年来,北京汇聚了一批有较强创作实力,有新的创作方向的中青年作家。这批作家既有用北京话写作,结合北京文化传统和城市生活的新京味作家,也有以北京为精神背景,融会多种文学经验书写新北京的作家。这些作品聚焦时代深刻的社会变化,对北京这座城市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呈现,已然是中国故事和北京文学的一部分。他们的创作是多角度的,也是开阔的,正在为北京的文学书写注入新的生机。首期推出的是孙睿的中篇小说《发明家》,并配发张莉评论《要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光泽》。

黄传会《中国北斗传》(报告文学)

载《当代》2023年第1期

中国北斗,闪耀长空。作家黄传会历时数年,深度采访孙家栋等功勋科学家与平凡建设者,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堪称“国家名片”的重大工程作传。从萌芽到成型、从研发到实现,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成就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将科研攻关过程叙述得惊心动魄,许多可歌可泣又鲜为人知的故事系首次披露。

陈彦《星空与半棵树》(长篇小说)

载《收获》2023年第1期

继《主角》《喜剧》之后,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推出新作《星空与半棵树》。内容提要为:接近年关的大雪之夜,关中北斗村一棵百年老树突然被连根偷走,贼喊捉贼的真相让半棵树的主人温如风走上了一条不归的上访之路,从镇里到县里,从市里到省里,不告不罢休;与此同时,乡村小公务员安北斗也奉命走上了一条拦截上访的不归之路。两个小人物“猫抓老鼠”般的在俗世凡尘中你追我逃,你有你的懦弱无力,我有我的卑微愤懑。月夜星空下,行走在污泥浊水中的这对“冤家”始终相信日常的真理和时间的力量,勇敢等待人世间善恶的终结。

刘心武《缅怀曹禺 追寻大海》(散文)

载《上海文学》2023年第1期

二〇二二年十月号《中国作家·文学版》曾刊发刘心武剧作《大海》,这是作家受《雷雨》影响产生创作冲动,以续写剧本的形式,来继续探索鲁大海这个人物内心深幽处,追寻他可能的人生轨迹。此篇《缅怀曹禺 追寻大海》,既谈到了创作缘起,更是往事追忆,文中说,“我今年八十岁。曹禺大师仙去二十六年了。我谨将此作献给他,感念他的《雷雨》从我少年时代到耄耋之年的持续哺育。”

科幻小说特辑

载《芙蓉》2023年第1期

从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到电视剧版《三体》的热播,科幻题材作品再次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该特辑收录了几位年轻作家的科幻作品:蒋一谈的《一日泥泞》、奚榜的《她领养了她自己》、阿缺的《再见士官长》、梁宝星的《Z》、吴清缘的《天绘》。巧合的是,《边疆文学》2023年第1期,也在“科幻未来”特辑中,刊发三篇短篇小说:《我的时间屋》(超侠)《平凡之都》(李晓虎)《旷世之旅》(徐慧莉)。从这些特辑中,读者或能略窥更为丰富的中国科幻作品风格。

石一枫《逍遥仙儿》(中篇小说)

载《十月》2023年第1期

面对京郊拆迁的命运突转,一群老北京人如何在突然降临的富足生活里,重建与世界的关系,解决“我是谁”的主体性危机?在此主线下,作品旁涉众多,如孩子的教育和升学问题,家长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以及包括直播和短视频在内的各种新兴话题。同期配发的孟繁华评论《北京的“新世情”和作家的“主义”》中说,“这就是石一枫在书写北京新世情、新风情画的同时,也坚定地表达了他的‘主义’:他对现实有深切关怀,他敏锐地聚焦了当下最普遍、最典型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对尊严的需要和最低维护,表达了人对亲情、友情、人间冷暖的需要。”

高鸿《他们用脚丈量祖国大地》(报告文学)

载《人民文学》2023年第2期

该作品用真切细节写出了宋泽盛、吴昭璞、钟亮其、王方行等组成的测绘战线英雄谱。仅在国测一大队,就有四十多人为国家牺牲,他们在极为艰难的环境条件下的所行所向,是以生命书写的感人至深的篇章,也是中华民族最可敬又最朴素的家国之爱的象征。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7日 14版)

关键词: 北京文学 科幻作品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