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监督过境鸟类保护现状!南京城市观鸟赛24小时记录155种野生鸟类

4月24日,2023年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举办,主题为“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爱鸟周”重要活动之一,南京城市观鸟大赛已办到第七年。4月22日12:00至23日12:00,11支参赛队伍穿梭在城市绿地观察鸟类。启动仪式现场公布比赛结果,在风雨天气条件下,参赛队伍24小时内依旧记录到155种野生鸟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带动中小学生参与观鸟

赛后,观鸟大赛参赛者及专家评委进行线上答辩,经过两小时线上交流得出比赛结果。自2017年首届观鸟大赛以来,参赛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参与到观鸟中。

一起来看各队成绩:

大赛总共观测到155个鸟种,主要是南京比较常见的鸟种;

动联无界队观测到108种鸟,以观测鸟种数量最多获得“优胜奖”;

两支少儿队伍获得“杰出新人奖”“人气新星奖”;

四海一家队观测到的“鳞头树莺”获得“至尊鸟种”称号……

鳞头树莺是春秋季节南京的过境鸟,停留时间较短,因体型娇小,活动隐蔽,喜欢在灌丛活动,很难被观察到,需要参赛者仔细去找、去听,对观鸟水平要求高。

“4月,鸟类处于春季迁徙期,此时过境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能侧面反映越冬地的生态状况,历年全国各地观鸟赛积累下的基础数据可供对比。”动联无界队队长陈泰宇告诉记者,今年团队记录到小杓鹬和黑头蜡嘴雀这两种鸟类在南京地区较少观测到的鸟类,大家都很激动,观鸟活动能带动全民共同参与到鸟类保护中。

往年比赛也有很多精彩,一起回顾:

2022年,鸟友们共记录到160种野生鸟类,种类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共观测到震旦鸦雀、红尾歌鸲、黄腹鹨、红胁蓝尾鸲、苇鹀等149种鸟类;

2020年,观测到140种鸟类,其中,鹊鹞、半蹼鹬被首次记录,加入“南京户口”,蓝喉歌鸲被评为比赛的“至尊鸟种”;

2019年,共观测到143种鸟类,其中有斑头雁、黄臀鹎两种本地不分布的鸟类;

2018年,观鸟赛采取“专业+非专业”鸟友组队的形式,有许多对观鸟有兴趣的市民参与;

2017年,首届南京城市观鸟赛共迎来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鸟友,他们在20小时内的赛程内共计记录鸟种126种,国际濒危鸟种黄胸鹀、在4月南京难得一见的流苏鹬、被誉为“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等鸟类都被发现和记录。

鸟类“邻居”就在身边

“其实鸟类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观鸟当中。观鸟时,我们不仅在观察鸟类,也在观察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观鸟大赛获奖代表袁蔚莉说,观鸟赛能带动市民对鸟类的认识和好奇心,赛事背后的意义比比赛本身更重要。在南京红山、紫金山、新济洲、绿水湾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容易观测到更多种鸟类,不过也有很多鸟类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里,只要愿意,市民很容易就能在市区看到白头鹎、斑鸠、乌鸫等鸟类。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鲁长虎介绍,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有丰富的沿海滩涂,适合鸟类生存。长江、秦淮河、滁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湿地也吸引大量水鸟。老山林区的林鸟,七里河、滁河湿地以及石臼湖的水鸟构成南京市郊鸟类主体。

在江苏,生活着多种鸟类。南京地区有鸟类243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26种,占南京市鸟类总数的51.85%。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原生境保护与修复。全省建立了31个自然保护区、75个湿地公园、7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57个湿地保护小区为主的多层次保护地体系。

除“重头戏”观鸟赛,今年南京市“爱鸟周”还有“24小时燕子回来了”慢直播、小程序答题、候鸟印章打卡等精彩活动,旨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鸟类观测和保护当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邵丹/摄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