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之父:中美关系进入“竞合”阶段,应增强彼此吸引,破除冷战思维 环球即时看

导读


(资料图片)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中美关系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当前第四阶段的中美关系不应被定义为“新冷战”,也不应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而是一种“竞合”关系。中美两国体量庞大,不会对对方构成生存威胁,两国面临的跨国挑战也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应对。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政府更应努力增强自身软实力,相互吸引,以改善合作前景,使双方受益。

2016年以来,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困难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陷入了新冷战。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基本上没有任何贸易或文化联系。而相比之下,目前中美年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每年有超过30万名中国留学生和300万名中国游客前往美国。因此,把当今中美关系描述为“竞合关系”或“可控竞争”可能更为合适。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持续了约20年:第一个阶段是朝鲜战争后的20年,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第二个阶段是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双方进行了有限的合作以共同对抗苏联;第三个阶段是冷战结束后,两国深化经济交往,美国助力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2017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第四个阶段,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聚焦大国对抗,将中国视为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力量。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尽管不少中国分析人士将现阶段两国关系的僵化归咎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但其实在2016年总统大选之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已经开始恶化,特朗普的言论和关税战只不过是火上浇油。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帮助中国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大幅减少了贫困。但美国认为,中国通过国企补贴、商业间谍活动,以及强制外企知识产权转让等行为,造成了贸易扭曲。虽然许多民主党人士认为特朗普不该把重点放在双边贸易逆差上,但也有不少人支持他对中国挑战美国技术优势表示不满。此外,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也为双边关系增添了安全层面的内容。

因此,尽管中美关系的第四阶段并不是冷战,但也远不仅是一场典型的贸易争端。现在,两国都试图通过补贴本土产业和重塑供应链来降低相互依赖的风险。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关系的第四阶段标志着一场冲突的开端,老牌霸主或将与一个正在崛起的挑战者开战。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这场战争是由于斯巴达忌惮崛起的雅典而爆发的。这些分析人士从而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引发美国类似的恐惧,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崛起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感到不安。

到190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英国,而中国的GDP(以美元计算)目前仅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三。比起当时的英国和德国,今天的美国和中国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管理两国关系。中国还天然地受到亚洲其他国家的制约,其中日本和印度不希望被中国支配。对中美两国来说,落入修昔底德所说的恐惧,将是毫无必要的自证预言。中国和美国都不会对对方构成生存威胁,除非双方愚蠢地陷入战争。两国体量庞大,无法互相侵略或改变对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还有另一个维度使这第四阶段成为“竞合”关系,而非冷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跨国挑战,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遵循的是物理定律,而不是政治定律。在新冠疫情期间,从传染病到非法药物再到恐怖主义,这些问题可不管什么国界不国界。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将不得不合作应对这些威胁。因此,中美关系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一场正和博弈,美国的国家安全需要与中国合作,反之亦然。

关键问题是,两国是否能够从“竞合”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前民粹民族主义思潮在中美两国都呈抬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更容易制造人们对新冷战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软实力”对中美关系如此重要的原因。

“软实力”是一种不靠强力掠夺,也不用花钱购买,而仅通过吸引力和感召力就能获得想要之物的能力。中国和美国都在利用软实力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争夺影响力,但软实力其实也可以在双边关系中发挥重要的正和作用:如果中美两国能够相互吸引,就会改善合作的前景,使双方受益。软实力还可以使渲染民族主义、妖魔化其他国家的企图更难以实现,从而避免灾难性的战争。然而遗憾的是,当前中美之间的政治辞令正在削弱彼此的软实力。因此对两国政府而言,增强自身软实力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原标题为 "Soft power key for Sino-US relations"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冯小源、尹康君、乔靖雯亦有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