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明礼生活 感悟文化魅力

在济宁


(资料图片)

体验明礼生活 感悟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28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刘圆圆 摄

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的学生参观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张进刚 摄

古木参天,庙堂巍峨,宅院深深。盛夏时节的山东曲阜,似火的骄阳没有阻挡住人们拜谒先哲的脚步。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的济宁再一次张开怀抱,迎接研学的四海宾朋。

走进“三孔” 感悟千年积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近日,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身着汉服在孔庙杏坛广场齐声诵读《论语》。“身着汉服在孔庙诵读《论语》,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比简单的课堂背诵更入脑入心。”一名研学团队的指导老师表示。

坐落于曲阜南北城市中轴线上的孔庙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大成殿月台上,丝竹悦耳、雅乐悠扬,尽显中华礼乐之美。孔庙东侧,是以青砖灰瓦建筑为主体的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曲阜城北,孔林——孔子的长眠之地,碑刻数量众多,苍松翠柏夹道侍立。神道长达千米,通往“至圣林”深处,仿佛伸向悠远的历史。

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应该从孔子开始;要更好地了解孔子,就要走进‘三孔’。”孔子研究院原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说,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理念,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孔府、孔庙、孔林”为代表的“老三孔”气势恢宏、光芒璀璨,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则透着新时代气息,绽放无穷魅力。

“整场表演非常震撼,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展现圣贤君子由凡入圣的过程,是一场跨越古今的视听盛宴。”日前,一名来自北京的研学团家长在尼山圣境看完大型演艺节目《金声玉振》后非常兴奋地表示,演艺节目将儒家文化以可感、可知、可悟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启迪。

让生活回归传统,让传统焕发新生机。尼山圣境作为山东省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相继打造了一批丰富有趣的研学体验活动。除了《金声玉振》这场视听盛宴,大学之道、天下归仁灯光秀等一系列互动观赏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在学校不断尝试开放课堂外实践之时,尼山圣境为孩子的乐学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

主打研学牌 提振文旅市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研学旅行以更好的体验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开辟了新道路,有力提振了文旅市场。

“今年以来,‘三孔’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已达360万人次,其中许多是研学教育班次,‘三孔’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研学游重要目的地。”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济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修学游发展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研学旅行“十百千”工程,与全市百家A级景区、19家星级饭店及其他旅游企业不断融合,构建研学旅行全域大格局,形成集研学目的地、研学基地、研学主题营地、研学课堂为一体的“1+3”产业链条,打造研学产业集群。

丰富的研学产品更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前提。据悉,“三孔”景区创新推出了“文化+教育+旅游”新业态,形成了“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四大研学教育品牌和“礼、艺、德”三类研学产品体系。《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也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文旅部港澳青少年研学产品,孔子的“为人之道”、孟子的“民贵之道”等成为山东十大国学之道研学旅行产品。

济宁开通的研学高铁推广专列,持续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等系列活动,更获得“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大奖”。今年以来,曲阜已累计接待研学游客80余万人次。

要让研学旅行真正回归教育

研学旅行,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校外实践活动。

日前,在济宁举行的2023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上,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邓德智表示,研学旅行和研学旅游虽然是一字之差,但还是有所不同。研学旅行主要是以学校、研学服务机构为主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以旅行为载体,实现教育的目标。

今年4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研学旅行不仅是一个细分市场,更是引领旅游产品方式变革的前沿阵地,可带动文旅行业产品研发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前我国的研学旅行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政策支持和市场实践阶段,对于推进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唤醒民众研学意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好的旅行资源,不一定都适合研学旅行。”邓德智认为,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分层分级打造。比如亲子研学要做活动,学生研学要设计课程。“举个例子,山东除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还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好。这其实就是适合研学旅行的资源。农业研学不是指简单地拿锄头挖地,体验农耕劳作,更主要的要把高科技的农业资源,转化成研学资源、研学产品。让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中改变对传统农业的认知,体验高科技、现代化的农业,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从理论上讲,研学旅行往往与目的地在地文化与资源紧密相关,应该是较为个性化或差异化的产品,但受制于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一些研学旅行产品会出现同质化或是重游轻学、只学不游等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张杨表示,这也是在研学旅行中需要多方协调,共同解决的问题。“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更要和产业实践相结合,去了解产业的需求与难点。逐步提升行业内对于新业态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研学旅行主题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